ARTICLE

文章雜記

法朵天后米詩亞

 

法朵天后米詩亞

法朵Fado(命運之意)是葡萄牙民間音樂藝術,最早可回溯至十九世紀初。法朵常被定位為以悲淒的旋律和哀傷的歌詞來闡述臨海為生的艱困環境及命運窮苦的本質,但事實並非全然如此,法朵可以用來述說任何人、事、物,只要是以簡單動聽的旋律配合法朵的基本結構就成立了。此種音樂形式的表達常會被聯想到Saudade一詞, 葡萄牙原意為深切的思念亦即失落的情感,通常是詮釋繫念多時的親人、愛人,甚至是感慨失去已久亦無法找回的愛情。

法朵的經典代表歌手有:Amália Rodrigues、Carlos do Carmo、Mariza、Misia和Cristina Branco等,其中米詩亞Misia就是我們這次兩廳院世界之窗-西葡系列所要特別介紹的優秀歌手。

 

「米詩亞的歌唱如泣如訴,你無需懂葡萄牙文,亦能感受到悽慘的經驗與痛苦。」-《紐約時報》

 

米詩亞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法朵天后,她的獨特之處除了無懈可擊的演唱功力和瞭亮動人的聲音特質外,她總嘗試著去突破傳統。一次又一次的結合新的音樂風格,如探戈和波麗露舞曲;不同的器樂配置,將小提琴、鋼琴、手風琴甚至絃樂四重奏用於編曲中;納文學詩作進入歌詞;甚至打破語言隔閡的用非葡萄牙語言來演繹法朵。這使得法朵從民間音樂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讓法朵成為擁抱全世界樂迷的新詩歌藝術。

許多人對法朵的第一印象不外乎其憂鬱悲傷的情感氛圍,通常用來闡述愛情、命運、海洋、歸鄉等。此音樂形式誕生於里斯本這個聚集了各路人馬的近海城市,原來是從中下階層如船員、窮人、妓女等開始傳唱,為抒發小老百姓生活的苦難。後來漸漸流傳到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迷人的樂風和深受鄰近北非阿拉伯音樂的影響,在這些人耳中聽起來格外有異國情調,甚至後來被帶到巴西發展後又回到葡萄牙,讓法朵不停的吸收各地文化優點並不斷演化。

米詩亞在接受台灣表演藝術雜誌電話專訪時曾指出,影響她作品最深的靈感向來都不只是來自音樂。她對不同領域的藝術皆保持高度的興趣,特別是關注天堂和地獄、人性掙扎與衝突等議題之藝術家的作品。她認為藝術應該是為表達生命而存在。對於探究生命黑暗面的藝術家們是米詩亞作品靈感最直接的啓發和泉源,這些藝術家包括女性雕刻家Louise Bourgeois(1911-2010)等,往往也不是音樂大師;即便是從小就聽著最偉大的法朵歌后Amália Rodrigues(1920-1999)的音樂長大,她帶給米詩亞的影響不僅是歌聲上無懈可擊的詮釋,最主要的還是她對於生命觀察入微的精闢詩作。

 

「我不是為傳承法朵而歌唱,法朵是作為主要的藝術語言來表達我的想法。」-米詩亞

 

「誕生於都市的音樂,從來不會停止演化」米詩亞強調,跟現在樂風相比,50年代的和廿世紀初的法朵都不一樣。小時候聽街頭藝人的演出而學會法朵的米詩亞說:「他們的樂器是小提琴和手風琴,跟在法朵酒館裡專業樂手使用的葡萄牙古典吉他和低音吉他不同,對我來說,街頭藝人使用的樂器是更自然的配器」。至於詩詞的選用, 傳統法朵歌詞內容主要在描述中下階層貧窮的無奈、生活的辛酸、諷刺的人生等,但這些並非米詩亞想表達的素材,因此她選擇詩人的作品和生活中其他題材來演唱,有非常現代的詩作闡述人生哲理、社會議題,甚至左翼詩人具有政治意涵的作品和委託各類型作家創作法朵歌詞。米詩亞是將法朵作為主要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個人的想法,並不全然為傳承法朵而歌唱,所以每一階段的作品中所謂創新改變,只是代表其個人當時的一個藝術想法。米詩亞覺得就是要對自己誠實、對創作的信念忠誠,才能發揮自身的獨特性,並保有自己內在靈魂最深處那一份對藝術的直覺與渴望,這位不同凡響的葡萄牙音樂藝術家特別建議年輕一輩的藝術工作者,一定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忠於自己要做藝術這個決定的本質。

過去二十年來的法朵創新及嘗試是米詩亞的招牌,但這次為台灣觀眾帶來的演出卻是米詩亞回歸傳統的重要一擊,裡面的作品包含許多經典的法朵名曲,不過最主要的特色是曲目裡面的歌詞全部出自女性作家手筆如Helia Correia、Lidia Jorge和

Florbela Espanca等,這是法朵音樂史上前無古人的創舉,當中也會包含歌后Amália Rodrigues和許多其他優秀的法朵歌唱家們的精采作品,如Amélia Muge、Adriana Calcanhotto、Aldina Duarte和米詩亞Mísia本人的精彩作品。這次音樂會的主題“Senhora da noite”意為夜晚中的女性,在夜晚中以各種形象示現的女性來傳播文化、藝術及音樂,相信米詩亞一定會盡全力以她的法朵帶領聽眾們進入關於女性的傳奇故事當中。

 

【文/梁啟慧(第21屆傳藝類金曲獎得主/唯異新民樂團長)】